
要提起蒋介石最为痛恨的国民党高官,白崇禧绝对是名列前茅,甚至可能超越李宗仁。这是因为蒋介石认为,尽管李宗仁是桂系的领头人物,且曾多次有过与蒋介石对立的举动,但他的人品总算“厚道”些,而白崇禧则不同。在蒋介石眼中,李宗仁虽然背叛过自己多次,但背后策划这些行动的始终是白崇禧——这个被称为“桂系小诸葛”的人物。
蒋介石的这种怀疑并非空穴来风。早年在上海,蒋介石虽不算极为显赫,但也有些许权力,他便开始大力拉拢帮派势力,同时秘密组建特务系统,利用间谍将钉子打入敌对阵营。郑介民,军统最后一任局长,便是在蒋介石的指派下深入桂系核心。沈醉在《军统内幕·我所知道的郑介民》一书中详细记述了这一事件。郑介民假装自己落魄贫困,投靠了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,并利用机会拉拢了许多桂系高层的机要人员。他偷拍了李宗仁的密电本和许多军事资料,再将这些情报偷偷送给蒋介石。而且,郑介民还积极挑拨桂系将领间的关系,将这些不和的消息报告给蒋介石,从而促使蒋介石通过金钱收买、拉拢等方式加以分化。蒋介石对李宗仁的态度虽充满戒备,却也认为他是可以被控制的。相反,蒋介石对白崇禧却始终心存警惕,甚至曾亲自下达过“必杀令”。
白崇禧曾经逃过一次蒋介石的暗杀行动。据《纵横》杂志1985年第五期《白崇禧逃生记》所述,白崇禧为了避开杀身之祸,采用了巧妙的伪装——他先是将自己装进木箱,随后化妆成女性,最终成功躲过了蒋介石派出的特务的搜查。值得一提的是,《纵横》杂志的内容非常权威,因为它几乎都记录了当时亲历者的回忆,并详细列出时间和相关证人证言,内容的真实性毋庸置疑。
展开剩余73%回溯到1929年3月,当时的白崇禧担任桂系的第四集团军前敌总指挥,正忙于北平一带应对“奉桂合作倒蒋”的计划。在蒋介石察觉到白崇禧即将带兵南下时,他立即对白崇禧采取了军事打击。蒋介石给白崇禧提供了两个选择:一是交出自己的部队,去新疆担任官职;二是出国游历,视察欧美。对于极度看重兵权的白崇禧而言,当然是不肯屈服的。于是,蒋介石决定动用武力。
当时,白崇禧已经从第一集团军的方振武处获得情报,蒋介石与冯玉祥已经达成了协议,准备在京汉路或津浦路对其进行拦截。白崇禧知道,单凭桂系的力量,根本无法与冯玉祥的部队抗衡,因此决定智勇双全地逃脱。他假装病重前往医院求医,并通知自己的亲信廖磊用车接他,同时带上了化妆品和便衣。
白崇禧的腿部伤势大家都知道,事实上他在1921年与“广西自治军第一军总司令”刘日福作战时,不幸摔断了左腿。由于当时医疗设备极为简陋,伤口只能简单包扎,草药治疗,直到广州住院时才被诊断为骨折并错位愈合。这也促使白崇禧将自己的名字从“剑生”改成了“健生”,寓意着他虽然受伤,但依然不屈不挠,矢志自强。
为了掩人耳目,白崇禧让廖磊在3月6日晚上邀请桂系的将领们在老店大宴宾客。趁此机会,他和廖磊悄悄离开北平。为了确保自己不被发现,白崇禧将自己藏进一只木箱中,放在行李车厢的最底层。果然,当列车抵达天津时,蒋介石的部下傅作义并未在车厢内找到白崇禧。然而,在行李车厢内,一位老保姆的巧妙阻拦让搜查人员放弃了检查,最终未能发现白崇禧的踪迹。
经过两天的长途跋涉,白崇禧终于在开平车站安全抵达。虽然一路上如履薄冰,但他在木箱中安然无恙,并且自己调侃道,“这两天虽然惊险,但在木箱里睡得非常舒服。”经过一番周折,白崇禧以化妆成女性的方式成功逃脱。即便如此,他的行踪很快被蒋介石获知,老蒋又下令发起追杀。
接下来的故事更加曲折。白崇禧最后通过一场艰难的换船行动逃脱。许崇智、张定璠、郭德洁等人密谋将他救出,并租了一艘船在公海上与白崇禧的轮船交会。正当蒋介石的特务在吴淞口等候时,白崇禧顺利完成了换船的计划,从而成功逃脱了追捕。蒋介石得知消息后,气愤至极,怒火中烧。
至此,蒋介石对白崇禧的仇恨达到了极点,许多人都觉得老蒋绝对不会善罢甘休,毕竟,白崇禧几度背叛过蒋介石。然而,令人费解的是,白崇禧虽然屡次背叛蒋介石,却在后来与蒋介石一同去了台湾。他究竟为何屡次倒蒋又复蒋,这个谜团一直困扰着后人。老蒋对他的仇恨可谓深不见底,但白崇禧依然未能彻底摆脱蒋介石的掌控,历史的恩怨也因此更加扑朔迷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天创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